财经1各界呼吁加快消费品安全立法完善中国

各界呼吁加快消费品安全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监管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体系

导读

在今年的全国质量月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强调要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期,提出“放管治

在今年的全国质量月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强调要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期,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提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发展路径,中国质量发展进入空前汹涌澎湃的时期。在此大背景下,9月25日上午,由经济社主办、中国经济独家承办的以“关注消费品质量安全迈向中国质量新时期”为主旨的首届“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论坛”在京召开,这是当前我国消费品质量安全领域规格最高的一次专业论坛。  立法为先护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在刚刚闭幕的中国质量大会上提出要“牢牢捉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并提出了“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发展路径。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在会上表示,李克强总理的发言为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确保监管部门把该放的权利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得住,并积极推动社会共治。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在会上亦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运行出现新常态,对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质量的提升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正在由消费品制造业大国向消费品制造业强国转变,消费品质量安全状态整体趋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消费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急需法制应对。  张沁荣特别强调,我国虽然制定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干法律,但还没有消费品安全专门法。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制定我国消费品安全法,燃眉之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产品质量与安全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教授表示,虽然我国已有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了调剂消费品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但没有突出消费品安全风险的预防、控制理念,也缺少社会参与的制度设计,或只调剂特殊类型的消费品安全,因此也就没法总体上有效应对日趋凸显的消费品安全问题。  因此,我国急需鉴戒国外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制定专门的《消费品安全法》,构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增进和保障我国的消费品安全。对此,张沁荣表示,目前质检总局已启动了《消费品安全法》立法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动有关工作。马正其也表示将用好新《消法》赋予工商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依法催促经营者诚实取信经营。  质量安全是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必定要求  质量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从具体层面来看,消费品质量安全不但关乎民生、关乎经济转型升级、还关乎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等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在会上表示,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保的就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的就是民生底线。消费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但人民群众日趋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难以实现,也会引发消费者的怨言,引发社会不满。  据统计,2013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2014上半年则到达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由此来看,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愈来愈凸显,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另外,张沁荣还表示,从世界经济史发展的轨迹看,当1国人均国民收入跨进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其消费偏向就会从温饱型向舒适性转变,其安全需求就会逐渐取代生理需求成为第一需要。与此相适应,各国政府则把消费品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纳入政府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将消费品质量安全作为政府监管的重点,是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必定要求,也是质检为民、履职尽责的必定要求。  走中国特色的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之路  质量安全事关重大,那末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对此,张沁荣表示,质量没有国界,因此中国质量需要鉴戒世界经验。“我们既要吸纳国际通行做法,更要立足我国实际深化改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应分别在消费品安全立法、风险管理、产品召回等方面全力推动,确保监管部门把该放的权利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得住,并积极推动社会共治。  马正其则表示,保护和提高我国消费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时间的任务。不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质量主体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作用。  其中,企业是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同时质量又是企业生存命根子和发展基础,因此要鼓励企业建立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对法律负责、实现企业盈利与承当社会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升产品质量,增进社会资源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聚集,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最优化使用。  人民群众作为优质产品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劣质产品的受害者,对产品质量有着最深切的感受。近年来,国内查获的许多质量问题大案要案,大多来自大众举报、媒体监督,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对此,马正其表示,“在增进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进消费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1380家企业发起质量诚信倡议  据悉,此次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论坛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互联信息办公室等部委指点下,由经济社主办,中国经济承办。由阿里巴巴团体、美的团体支持,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家电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等共同协办。  本次论坛以“消费品安全现实问题和政府治理情况”为主线,全国政协领导、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领导同志、行业协会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了论坛。另外,本次论坛还与协办单位之一的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全国1380家企业共同发起2014年全国“质量月”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并在现场发布了《恪守质量诚信践行社会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2014年全国“质量月”企业质量诚信专题活动倡议书》,唱响了中国质量好声音,将全民重视质量诚信推向新的高潮。  对此,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负责人张明接受采访时表示,“协会多年来一直在提倡企业质量诚信,旨在推动作为质量第一负责人的企业建立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对法律负责、实现企业盈利与承当社会结合起来。同时,也呼吁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  作为支持单位的代表,阿里巴巴团体资深总监倪良看来,下一阶段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主动出击”上,通过神秘抽检和投诉分析等环节,快速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我们团体已构成了共鸣,对品质的控制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他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在信息同享、联合打假方面给予电商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企业代表的美的团体品质总监亦表示,消费品关系到每个消费者,而企业作为质量第一人应当承当起这份重担,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环节,直到消费服务环节都要保障好消费者的权益,这样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信赖,以此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nwah.com/zlfa/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