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赵某某,女,38岁,医院同事。
患者反复牙槽脓肿两月余,诉因为智齿龋齿疼痛,后引起牙槽脓肿,疼痛明显,严重时影响进食睡眠,伴发热、无力等症状。切开排脓再加抗生素治疗后能缓解,但旋即又复发切排,十分苦恼,现患牙已经拔除,牙槽脓肿始终反复,无奈下想求助中医治疗。刻下症见:平素易急躁,右侧面颊微肿,偶口苦口臭、消化不好,小便黄,时发便秘。处方如下:
柴胡15g,黄芩8g,清半夏8g,枳实15g,白芍30g,酒大黄10g,生石膏30g,金银花30g,桔梗10g,丹皮15g,甘草10g。
12剂,颗粒剂,一日三次。
二诊:诉症状明显缓解,前药不改,继续服用12剂。
患者三个月后带朋友来看病,始知牙痛已经好转,牙槽脓肿也未再复发。
按:大柴胡汤以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而成。生姜一药,小柴胡汤中为三两,大柴胡汤中为五两,因大柴胡汤所治之呕逆证较小柴胡汤证为重(“呕不止,心下急”),故重用之。小柴胡汤中有人参甘草,大柴胡汤去之,是因少阳之邪渐传入里,阳明实热已结,正气不虚故去之。针对阳明实热已结,加枳实大黄以导滞下结,芍药主要是加强缓急止病之力。所以大柴胡也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变化而来,小柴胡为和解少阳之主方,小承气汤为泻下阳明之轻剂,所以本方为少阳、阳明同治。
日本汉方医名家矢数道明先生指出,运用大柴胡汤的目标为“实证症状甚剧,体质肥胖或筋骨健壮,且多充实紧张者,压迫季肋部常凹陷等,但自觉胸胁部紧张、痞塞、疼痛等,有便秘倾向,内有气塞,外有胀满之势”。黄煌对大柴胡体质和腹诊描述详细:“适合大柴胡汤的患者其体质较壮实,但亦有较虚弱者,这种虚弱,部分是原本身体虚弱,而更多的是原本壮实之体因病迁延不愈而致虚,其体虽虚,而邪仍实,所谓“大实有羸状”,但两胁下或腹部必有压痛拒按等症。肥胖者抵抗感在深部,而瘦者则腹直肌多呈棒状,触之紧张坚硬”。这对大柴胡汤的扩展使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例患者牙槽脓肿、便结口苦,符合少阳阳明经郁热里实。所以主方用大柴胡汤,于清泄郁热,宣展枢机之中,兼以通下里实,双解少阳、阳明之邪。合丹皮银花桔梗祛瘀排脓,疗效尚可。
枳实
周六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