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嵴保存或可减少拔牙后牙槽骨萎缩
英国一项系统性综述指出,与拔牙后拔牙窝自愈相比,牙槽嵴保存(ARP)可显著减少垂直牙槽骨骨量变化。没有明确证据表明ARP干预(引导骨再生术、牙槽窝充填和牙槽窝封闭)对骨量保存、成骨、角化组织保存和患者并发症有进一步影响。该论文7月26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OralImplantsRes)杂志。
为了探索如下问题——问题1:与牙槽自愈相比,ARP对拔牙位点尺寸、角化龈、组织学特点和基于患者的治疗结果有何影响,问题2:不同ARP干预方法的效应大小;研究者检索了MEDLINE、EMBASE、LILACS和WEBOFSCIENCE这4个数据库中截至年6月的相关研究。分析问题1时,研究者纳入9项研究(8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临床对照试验);分析问题2时,纳入37项研究(29项随机对照试验、7项临床对照试验、1篇病例报告)。
结果显示,ARP位点垂直高度与水平向厚度均高于自愈位点(位点临近垂直与水平骨厚度标准化均数差分别为0.mm和1.mm)。颊侧中部骨板垂直高度标准化均数差为0.mm。(耿辰编译)
成分比例影响树脂基复合材料特性
巴西一项关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显示,混合添加樟脑醌(camphorquinone,CQ)和达到或超过其含量50%的光固化剂(TPO)不会影响材料2mm深度以内的固化程度,并可减少材料变黄与固化后颜色变化。该研究7月25日在线发表于《牙科材料》(DentMater)杂志。
研究人员共配置了5种实验复合材料,其中添加的CQ与TPO的物质的量比例分别为仅有CQ、3:1、1:1、1:3与仅有TPO。复合材料块状样品(5mm×5mm×3mm)被放置在特制模具中并使用宽频LED光固化灯(使用~nm与~nm范围的波长)照射固化。通过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纵向与横向截面固化程度进行评估。分别测量固化过程中样品1~3mm深度的颜色、透光率与光吸收率。使用方差分析法或图基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显示,CQ与TPO含量比小于2:1时,材料2mm深度以内的固化程度未受到影响。TPO含量增加会降低材料大于1mm深度的固化程度,而更高或相同的CQ含量不会影响固化程度。更高的TPO含量减少固化最初时变黄与固化后变色情况。更低的CQ含量减少材料的光吸收率。(耿辰编译)
甲哌卡因或可减少不可复性牙髓炎治疗中疼痛
巴西一项研究显示,与利多卡因相比,甲哌卡因可有效控制不可复性牙髓炎治疗中的疼痛。两种方式对牙髓的麻醉成功率虽令人满意,但均未达到完全麻醉牙髓的标准。该研究7月27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Endodon)。
研究共纳入45例在圣保罗口腔医学院急诊中心就诊的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受试者随机接受1.8ml或3.6ml的2%甲哌卡因(含1:肾上腺素)或2%利多卡因(含1:肾上腺素)的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研究人员记录患者对唇部麻醉效果的主观感觉,通过牙髓电活力测试检测牙髓是否被麻醉,并通过主诉分类量表评价患者牙髓切除术中疼痛感受。
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均主诉有唇部麻醉感。甲哌卡因与利多卡因的牙髓麻醉成功率分别为86%与67%。使用甲哌卡因麻醉组牙髓切除术中无疼痛或有轻微疼痛患者的比例(55%),显著高于使用利多卡因麻醉组(14%)。(张翼飞编译)
上颌后牙区牙槽骨严重萎缩
短种植体或为一种修复选择
我国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上颌后牙区牙槽骨严重萎缩的患者,采用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osteotomesinusfloorelevation,OSFE)植入6.5mm的短种植体是可选择的修复方式。该论文7月20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种植牙科及相关研究》(ClinImplantDentRelatRes)杂志。
研究人员将38例剩余牙槽骨高度为4~5mm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OSFE+6.5mm短种植体修复或侧壁开创上颌窦底提升术(LSFE)+标准长度种植体修复治疗。记录患者术中与术后并发症,评估患者两年后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增量。
结果显示,在植入的80个种植体中,长种植体组有1例因出现脓肿而失败。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分别为0.35mm±0.60mm和0.40mm±0.71mm,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短种植体和长种植体组窦内骨增量分别为2.94mm±0.81mm和10.19mm±0.95mm。未发生与种植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耿辰编译)
正畸治疗REM不影响发声功能
土耳其一项研究显示,快速上颌扩弓(RME)对上颌双侧反合患者的声音或发声共鸣是安全的。该论文7月27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AngelOrthod)杂志。
研究人员选取40例双侧上颌反合患者,将其中20例接受RME治疗的患者纳入治疗组,将剩余20例纳入对照组。通过多维声音软件系统(MDVP)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全部患者原声样本。在计算机语音实验室对原声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原声样本间所有参数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均大于0.05)。(耿辰编译)
Ⅱ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服蜂胶或有益?
埃及一项研究显示,持续6个月每日口服0.4g蜂胶联合牙周刮治及根面平整术(SRP)可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并提高牙周治疗效果。该论文7月29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Periodont)。
研究者将受试的50例长期患有Ⅱ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双盲临床研究,对比SRP联合安慰剂治疗(SRP安慰剂组,N=26)与SRP联合持续6个月每日口服0.4g蜂胶治疗(SRP蜂胶组,N=24)的情况。治疗结果评估指标包括HbA1c(主要指标)与FPG、CML水平及牙周检查指标。
结果显示,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SRP蜂胶组平均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0.82与0.96个百分点(P<0.01),SRP安慰剂组无显著变化;SRP蜂胶组平均FPG、CML水平均显著下降,SRP安慰剂组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慢性牙周炎临床牙周检查情况均有显著改善,SRP蜂胶组牙周袋程度减小及附着丧失恢复程度均优于SRP安慰剂组。(张翼飞编译)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期第02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及作者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