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之一。近年来,超声定位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同时,关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肩部手术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层出不穷。
传统神经阻滞为一种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超声技术的引入,使臂丛神经阻滞进入了可视化时代,其优势在于能为目标区域提供实时解剖学检查,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操作者通过超声图像能清楚地分辨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控制穿刺针朝着目标神经方向进针,并观察到局麻药的扩散规律,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阻滞成功率,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与盲探情况下操作后临床并发症有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麻醉专业的GauravRajpal医学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进行关节镜肩部手术的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RegionalAnesthesiaPainMedicine杂志上。
实验内容
研究者采用16~20mL的0.5%布比卡因或0.2%布比卡因与1.2%甲哌卡因混合溶液20mL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后采用异丙酚或氯胺酮镇静进行非固定关节镜肩部手术。研究者在10天内需对患者进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评估,如果症状持续发生需在30天内再次评估,同时,研究者也收集了患者的人口统计数据和阻滞特征细节以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在10天观察期间,通过电话随访,名患者有6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其中有一名患者出现持续神经系统症状(0.3%)。实验得到的数据显著低于先前关于超声前神经系统并发症方面调查报告,却相似于在超声领域进行其他实验研究的报道分析。同时,研究者认为在臂丛阻滞过程中注射针的方向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出现有一定的联系。
结果总结
虽然在这项实验中出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患者的表现基本是轻微和短暂的,且原因不明。作者认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出现不全是外周神经阻滞的结果,特别是在神经大纤维损伤在神经传导方面研究数据缺乏的情况下。
最后,作者综合实验的数据认为,如果超声引导下采用16~20mL麻醉药物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局部麻醉,那么在10至30天内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就没有高的发生率。
编辑:孙舒宁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