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简介
传统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有时效果不佳,多数是因为局麻药未能注射于理想的位置,导致其分布未能浸润到神经组织周围。国外超声用于神经定位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现代的超声技术,几乎可在直视的情况下看清穿刺针的路径以及局麻药注药后的扩散和分布情况。
方法:
1.仪器:高频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0MHz,超声仪进手术室前进行消毒,备用消毒薄膜塑料袋。日本八光生产的基于立面镜反射技术的CCR针,该针在超声下显示清晰,对神经阻滞并发症减少有明显优势。
2.超声引导下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下肢静脉通路,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手臂贴体旁,显露患者颈部。超声探头先扫过喉的侧面显示甲状腺、颈动脉和颈内静脉,探头尾部轻轻滑动,继续向外侧面扫到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即可看见臂丛神经的横断面,臂丛神经呈纵深排列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并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标注穿刺点,麻醉部位消毒后,用消毒塑料袋包裹探头扫查显示臂丛神经,用22Gpx穿刺针,于标志点针尖距离探头0.5~25px处进针,在超声监测下,将针尖刺入斜角肌间隙,根据针的活动和局部组织的移位来判断穿刺针的位置,确定针尖的位置为最佳后,开始注入麻醉药,在超声直视下观察局麻药的扩散和分布情况,直到神经完全被局麻药包裹为止。
3.超声引导下麻醉优势:上肢手术,其麻醉方法常选用肌间沟法臂丛阻滞,但传统肌间沟法阻滞技术都是盲探的方法。所以阻滞中可因药物选择、解剖定位,以及术者经验等多种原因而产生一些并发症。该穿剌方法的成功率在50%~94%之间,而据Marhofer等报道,使用超声引导完成的区域神经阻滞病人余例,成功率近%。一方面可以加强麻醉效果提高成功率;另一方面减少并发症。局麻药直接浸润在神经根周围,麻醉起效时间快,基本上在5分钟即能达到阻滞效果,且局麻药用量少(10~15ml),麻醉效果优良率%且未见不良反应。由于盲探操作往往依靠药物的用量及弥散作用而达到阻滞目的,不可避免的出现局麻药用量大,神经阻滞起效迟,甚至阻滞不全,且容易出现毒副作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优点:
1.痛觉阻滞起效时间短;
2.麻醉效果好;
3.局麻药用量减少;
4.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减少。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
1.直观操作优点:直接看到神经及相邻结构,注射药物时直接或间接看到局麻药的扩散。
2.安全性:避免神经内注射,避免误入血管,减少局麻药用量。
3.阻滞效果:起效快,阻滞效果好。
4.因手术时间延长,重复阻滞不增加难度。
5.示范教学,指导新人操作。
所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保证快速穿刺、加快起效、效果更好,还可以对已麻醉的患者如儿童更安全地进行神经阻滞。尽管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不仅需要高质量的超声检查的仪器设备,而且操作者也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但此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
超声引导穿刺臂丛神经注药前(呈纵深排列)
超声引导穿刺臂丛神经注药后
北京哪里有专治白癜风医院南昌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