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口嚼槟榔目前面临的危机和解决方案建议
本次危机之前,口嚼槟榔已在全国食用,至少在湖南、海南、台湾等地已传统广泛习用。
槟榔具有健胃、御寒、提神等作用,还有与烟、酒类似的弱成瘾性,也是较常见的中药材。最早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清、民时期,槟榔在中国湖南、海南、台湾以外的多地已十分盛行。湖南湘潭不产槟榔但食槟榔的习俗最为盛行。槟榔文化已经嵌入到了湘潭人的日常生活中,嚼食槟榔作为湘潭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内化到地域文化之中。
湘潭人吃的槟榔来自海南。
上述出处:周大鸣在《文化遗产》年第3期《湘潭槟榔的传说与际遇》。
研究结论:槟榔种子总酚类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上述出处:何嘉泳等人在《中药材》年第8期《槟榔种子总酚类抗抑郁作用研究》。
因槟榔含有槟榔碱等成分使人发热、兴奋,可提神醒脑、缓解疲劳,有时会产生飘飘欲仙的快感,让人感觉体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反应更为灵敏。另外,槟榔还带点甜辣的轻微刺激感,这让很多人欲罢不能。但在槟榔带给你巨大"愉悦感"的时候,癌症也悄悄向你袭来。
以上出处:叶森等人在《康颐》年第02期《槟榔有“毒”:当心癌从口入》。
不可否认:长期大量口嚼槟榔存在危害。牙龈疣性增生、肿痛、化脓、牙根外露、肿瘤等牙周疾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白斑化,表现为张口困难、疼痛、麻木感、口腔黏膜变白及溃疡等癌前病变,牙齿咬耗磨损,牙床变矮、牙龈癌、舌癌、颊癌等口腔癌、食道癌……
——吕洁《食品安全导刊》年第20期,《口嚼槟榔有危害》。
如此严重的伤害,有人闻之色变,有人不以为然。
槟榔有毒、致癌?争议很大,无以定性!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年又将槟榔碱列为2B类致癌物。但是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学术界争议延续多年,槟榔在我国依然是作为药品和食品销售。
较早前槟榔和槟榔碱的专家研究结果:
王明寿等在《实用预防医学》年第1期《氢溴酸槟榔硷和槟榔粉动物毒理试验研究》研究指出槟榔粉Ames试验、小白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白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手指尖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人群嚼槟榔与不嚼槟榔差异无显著性(Χ~2=1.44,P>0.55),表明该物质无诱变可能,结果没能显示出嚼槟榔与嚼者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三致毒性直接联系,但不排除多种刺激因素的协同联合作用,或槟榔渣的长期局部机械刺激作用,或卤水(强硷)所致颊粘膜的烧灼作用。本结果否定了槟榔粉对小白鼠的“三致作用”、与国外相关机构的某些研究结论相反。
真实表现:槟榔纤维机械和卤汁(石灰)强碱性刺激
1、湖南槟榔干:极硬纤维+卤汁干(强碱性)
2、海南青果槟榔纤维:贝壳粉(石灰粉)强碱性+硬纤维
3、台湾嫩仔槟榔:石灰+嫩仔槟榔
学术:
嚼食槟榔有黏膜纤维化、致癌、突变作用,而中药槟榔未见有此报道。
嚼食槟榔的习惯能掐掉?海南大学吴娇等《热带生物学报》年第4期。
循着王明寿老师的研究再看槟榔:
包括2个槟榔组在内的四磨汤长期毒性试验安全(《中药药理与临床》年第06期):
众专家纷说四磨汤中槟榔是否致癌?
槟榔和四磨汤古今均无有毒和致癌记录:
症结焦点:又回到不同地区传统食用槟榔的嚼食方法上!
进展:
(一)改进型软化方案尚未达到无害化。口味王集团冯彦勇等在《中国食品》年第20期《优化复配生物酶配比有效提高槟榔软化效果》:
(二)蒸、微波、酶和碱处理
湖南宾之郎赵志友等在《食品与机械》年第7期《软化方法对食用槟榔品质的影响》:
(三)爆米花式软化也未能做到产业化
湖南志行科技有限公司盛跃明等人《槟榔气爆软化工艺及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2,申请日.11.12
建议:用医药生物技术解决无害化口嚼槟榔安全问题
(一)正如戒烟难一样,戒掉口嚼槟榔也是不容易的,唯一出路就是创新、提升、研究无害化口嚼槟榔并使之产业化工艺,如果政府和相关部门专项投入一定的研发费用(在国内相关权威机构的协助下,针对槟榔和槟榔总碱的食用指标拿出切实可信、国内外认可的安全依据),就能完成这一利国利民的任务,切实解决槟榔产业的出路。
(二)无害化口嚼槟榔的改进思路:
1、保留传统习用口嚼槟榔的基本外壳,不触碰现有政策法规红线;
2、采用多项制药或生化技术实现软化槟榔果纤维的方法、工艺;
3、采用食品的类似制剂配方,提高槟榔总碱生物利用度,嚼食时不再用传统石灰碱(贝壳粉)来置换槟榔总碱的方法;
4、建立海南省特有的无害化口嚼槟榔专利、生产规范和技术标准,以求规范和保护。
5、分两步走,设定期限,待无害化口嚼槟榔替代传统口嚼槟榔达到一定规模,即全面废止传统口嚼槟榔上市。
无害化口嚼槟榔的评价标准:
1、必须具备传统口嚼槟榔的基本物理外壳和单纯食用的槟榔和槟榔总碱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无长期毒性的安全结论(国内外认可);
2、嚼食时达到与口嚼橄榄和口香糖类似的嚼劲,但无明显的纤维刺激;
3、槟榔总碱与传统口嚼槟榔相当或按照试验结果确定,可依法添加其他食药同源成分提升相关作用。
希望在政府主导下,通过专业组织多方合作达成目标。
[本文参考文献引自相关期刊和报刊,在此鸣谢!]
海口本元医化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槟榔保健型牙膏的研究及产业化》早在年的就获得海南省首届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其相关产品也通过了海南省科技厅、海南省工业厅的鉴定,是我省最早研究槟榔无害化的单位之一,法人代表汪贻元(本文作者)早在年即被海南省人事劳动厅评定为制药高级工程师(时年34岁),是海南省第二届十大专利发明人,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
(作者:汪贻元,文章发表于自贸港演义。版权所有,抄袭和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