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性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考点点拨:中央性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1.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基础上发生。感染途径是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组织炎。
急性期:病变区牙松动,剧痛,可放射。化脓期有脓液溢出,破坏骨板,脓液可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下牙槽神经受累,下唇麻木。
慢性期:死骨的形成及分离。
2.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好发于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处。慢性期主要是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无波动感。
根据骨质损害的特点,可分为骨质增生型与骨质溶解破坏型两种类型。
增生型:下颌骨X线后前位片见有明显的骨密质增生,骨质呈致密影像。
溶解破坏型:骨膜、骨密质已被溶解破坏。在X线片上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稀疏脱钙,形成不均匀的骨粗糙面。
3.死骨摘除及病灶清除术:手术时间:①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比较局限者,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的时间在发病后3——4周;如病变呈广泛弥漫者,则需5——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②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在已明确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一般在病程2——4周后,即可施行病灶清除术。
1.可以出现多个牙齿松动及下唇麻木的颌骨骨髓炎是
A.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
B.边缘性骨髓炎
C.新生儿骨髓炎
D.放射性骨髓炎
E.慢性硬化性骨髓炎
A
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可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波及一侧下颌骨,甚至越过中线累及对侧下颌骨;下颌牙部分或全部松动,龈袋溢脓,龈充血水肿。下牙槽神经受到损害时,可出现下唇麻木症状。
2.边缘性骨髓炎好发于
A.下颌骨升支
B.下颌骨体部
C.上颌骨体部
D.下颌骨牙槽突
E.下颌骨髁状突
A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下颌骨为好发部位;其中又以升支及下颌角部居多。
3.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在已明确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一般在病程几周后可施行病灶清除术
A.2——4周
B.4——6周
C.6——8周
D.2个月以上
E.半年以上
A
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在已明确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一般在病程2——4周后,即可施行病灶清除术。
相关阅读明天缴费,流程千万别弄错!
口腔医师考前必备:条抢分考点!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精选考题(04)!
立即开始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