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复习资料2

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复习资料(2)

口腔检查基本技能

社区牙周指数(CPI)

1.检查内容: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2.检查方法:检查时将CPI探针轻缓的插入龈沟或牙周戴内,探针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作上下短距离的颤动,以感觉龈下牙石。同时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上的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克,过分用力会引起病人疼痛,有时还会刺破牙龈。

3.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即:

17—14

13—23

24—27

47—44

43—33

34—37

检查每个区段的指数牙,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指数牙的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情况:

11

31

20岁以下者,15岁以上者,为避免第二磨牙萌出过程中产生的假性牙周袋,只检查6颗指数牙

16

11

26

46

31

36

15岁以下者,因原因相同,也只检查以上6颗指数牙,并且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

4.记分标准:

0=牙龈?】?

1=牙龈炎,探诊后出血

2=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

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深度在6mm或以上

x=除外区段(少于两颗功能牙存在)

9=无法记录(不记录)

下颌下腺检查

下颌下腺的检查主要以扪诊为住,包括腺体和导管。

腺体检查常采用双手合诊法。在检查时应注意导管口和分泌物的情况,必要时可按摩推压腺体,增加分泌,以便更好的观察分泌情况。

导管的扪诊除注意有无结石外,还应注意导管的粗细和质地。对有狭窄的唾液腺导管的检查可采用探诊,探针应钝而细,且应在排除有结石存在可能后方可进行,以免将结石推向深部。

基本操作技能

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

(一)切开引流术前准备工作

与拔牙术前准备相同

(二)口内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

1.对好灯光。

2.用镊子先自口内病灶区用1%碘酊自近向远消毒三次,再用酒精自口唇向面部消毒三次,将镊子弃置于器械盘外。戴好手套。

3.以干纱布擦干麻醉区,用2%利多卡因或2%的卡因局部涂布1分钟左右。

4.在脓肿最低处,用11号尖刀片切开脓肿区粘骨膜,用血管钳钝性进入到脓腔,扩大引流口。要求动作准确、迅速、轻柔。避免切断神经和血管。

5.脓液引流后,在脓腔内置入碘仿纱条引流留置引流条末端约0.5cm长在引流口外。要求将引流条一次置入脓腔底部,切忌反复进入,以免堵塞引流口,致引流不畅。

6.嘱咐病人术后注意事项。

绷带包扎:十字交叉法、单眼包扎法

绷带应用技术对保证颌面、颈部手术创口的顺利愈合和损伤救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绷带包扎的作用:①保护术区和创部,防止继发感染,避免再度受伤;②止血并防止或减轻水肿;③防止或减轻骨折错位;④保温、止痛;⑤固定敷料。

2、绷带包扎所选的材料:①普通绷带(纱布或者棉布,宽、窄,颌面部常用宽8~10cm,长5m绷带);②弹性绷带(纱布或者棉布+丝类);③石膏绷带(纱布或者棉布+石膏粉)

3、绷带包扎的基本原则:①包扎绷带应力求严密,稳定,舒适,美观,清洁;②压力均匀,并富有弹性;③松紧适度,利于引流;④注意消灭死腔,防止出血;⑤经常检查,发现绷带松动、脱落时,应及时予以加固或者更换。如有脓液外溢或渗出,应酌情加厚或更换。

4、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颌面、颈部创口的包扎,应根据创口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结合创口的性质和手术的要求,综合进行考虑以下几点:

①无菌创口注意无菌操作,覆盖的无菌纱布应用一定的厚度和范围。感染创口也要防止再污染,所置引流应保持通畅。②绷带在包扎颌下区和颈部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压迫喉头和气管。③所施压力应均匀适度,防止组织过度受压而坏死。④腮腺区创口包扎应施以一定压力,并应富于弹性防涎瘘。⑤切开引流创口,第一次包扎应加以适当压力利止血,以后不宜过紧应注意引流通畅。⑥整形术后创口包扎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影响血运。游离植皮术后包扎,覆盖创口纱布应力求平整,外加疏松纱布和棉垫,再以绷带作适当的加压包扎。⑦骨折复位后的创口包扎,应注意防止错位。

下面介绍常用的十字交叉法和单眼包扎法的操作方法:

1、十字交叉法:用绷带先由额至枕部环绕两周,继而反折经一侧耳前腮腺区向下,再经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后向上,再从顶部向下至同侧耳后绕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前。如此反复缠绕,最后再如前作额枕部环绕,以防止绷带滑脱,止端或打结,或以胶布固定。

2、单眼包扎法:于鼻根健侧先置一上下斜行的短绷带或纱布条,并在患侧耳周垫以棉垫或纱布,以免包扎时压迫耳廓。绷带自额部开始,先绕额周两圈,继而斜经头后绕全患侧耳下并斜行向上经同侧颊部,眶下至鼻背、健侧眶上,如此环绕数周,每周必须覆盖前一层绷带的1/3-1/2,直至包妥为止,止端以胶布固定,将留置的短绷带或纱布条打结收紧,以暴露健眼。

磨牙邻合面洞的制备

1.开阔洞口,进入病变区。病情较为隐蔽的龋洞,应首先开阔洞口,使视野清楚,便于操作。

2.去除大部分病变组织。用挖匙和球钻去除龋洞内大部分龋坏组织,洞底软龋视情况而定。

3.设计和预备洞的外形。要求包括所有病

合面部分:应具有连接和固定邻面充填体的作用,一般制备鸠尾固位形。颊侧壁形成一S或反S形曲线,舌侧壁则成一略带弯曲的平伸直线,尽量避开牙尖、嵴等承受咬合力的部位。外形线呈圆缓曲线。鸠尾峡固位形即可。底平、壁直,线角圆钝。磨牙近中合面洞应止于中央窝,远中合面洞止于横嵴或斜嵴。

邻面部分:颊、舌壁应越过接触区,达自洁区;龈壁位于接触点根方的健康牙体组织,与邻牙至少0.5mm的距离;在颊、舌或龈壁与轴壁相交的线角处作固位沟;颊、舌壁略向合方聚合;邻面洞深约1.5mm;在颊、舌或龈壁顺釉柱方向略向外敞开;轴髓线角应圆钝。

4.修整洞型。检查龋坏是否已去净,抗力形与固位形是否符合要求,洞缘是否圆钝,有无无机釉。

5.清理窝洞。清洗窝洞,除去洞内所有碎屑和残片。

注意事项:

1.以病变为基础,洞缘必须扩展到正常的牙体组织。

2.备洞时不能向髓腔方向加压,以防意外穿髓。

3.抗力形和固位形应综合考虑窝洞的部位、大小、窝洞涉及的牙面数、咬合力的大小和不同的修复材料而定。

4.应先垫底后再做倒凹。

后牙邻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两面嵌体在临床较为常见,应用也更为广泛,多用于后牙一个或两个牙面缺损、后牙邻面缺损、涉及边缘嵴的缺损或用于单面嵌体固位不足者。后牙两面嵌体包括近中—牙合、远中—牙合、颊—牙合、舌—牙合嵌体等。其牙体制备原则与单面嵌体基本相同,但牙合面通常制备鸠尾固位形,以防止嵌体的水平向移位。后牙两面嵌体由于涉及到修复边缘嵴和牙合面的缺损,承受的牙合力往往较大。在制备洞型时应考虑到嵌体各部分的受力大小与方向;制备出足够的抗力形和固位形。

①牙合面制备后牙两面嵌体的牙体制备通常从牙合面部分开始,除应达到牙合面嵌体的牙体制备要求外,应制备鸠尾固位形,以防止嵌体的水平向移位。鸠尾固位形的大小、形态应依据患牙的牙合面解剖形态及牙合面缺损状况而定,要求鸠尾固位形既能起到抵抗嵌体水平脱位的作用,又能兼顾剩余牙体组织

的抗力和鸠尾峡部材料的强度。鸠尾峡部的宽度一般不大于牙合面宽度的l/3,峡部在获得足够厚度的同时应避免预备过深,否则可能会降低基牙的的抗牙折能力。制备鸠尾固位形时,应注意保护重要的牙尖嵴,当牙合面缺损过多而无法制备鸠尾固位形时,也可在牙合面窝洞的轴壁上制备轴沟,以防止嵌体的水平向移位。制备时,应注意保持抗力形并避开髓角。

②邻面制备后牙两面嵌体的邻面制备有两种形式:

。箱状洞形:用于邻面有较大的缺损或邻面突度较大的后牙。制备时,先用裂钻在邻面与牙长轴平行方向制备出一条深达牙本质的沟,消除邻接点,再向颊舌侧扩展至自洁区,制备出邻面洞形。邻面洞形的龈壁应预备成平面以承受牙合力,宽度应不小于1.5mm,以保证嵌体邻面有足够强度。轴壁应消除倒凹,预备成平行或适当向牙合方外展2°~5°,并与就位道方向一致,龈壁及轴壁相互垂直,或略小于90°洞缘制备洞斜面。

。片切洞形:用于大而浅的邻面缺损,或邻面突度小,邻接不良的患牙。其制备方法是,先用球钻或裂钻去除龋坏组织,再以单面杯状金刚石砂片紧贴患牙切割,最好加用保护罩,以防损伤邻牙及牙龈。颊、舌侧应扩展到自洁区,颈部沿龈缘线制备,除非邻面有龈下缺损,龈缘制备止于龈上。在片切面的中心,为增强嵌体的固位效果,有时可以制作箱状洞形、沟固位形等。

③洞缘以柱状砂石或金刚石钻制备成45°斜面,最后采用细金刚石钻精修完成。

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

(1)麻醉:如为活髓牙,采用阻滞、浸润或牙周膜麻醉方式

(2)牙体预备:

1)牙合面牙合面制备的目的是为金属全冠提供牙合面间隙,一般为0.5~1.0mm;并为修复体建立正常牙合关系提供条件。牙合面形态应与修复牙原牙合面形态一致。牙合面制备过多则会影响牙合龈高度而影响冠的固位。牙体制备之前应仔细检查牙合关系,如牙列中有伸长牙、牙合曲线异常及牙合干扰因素等应先做调牙合处理,再做患牙牙合面制备。

有研究发现:如果牙合面的磨除量≤1.0mm,则会影响修复体牙合面的边缘嵴高度、窝的深度及沟的深度与方向。咬合力大处应酌情增加预备量。

牙合面制备时,先用裂钻在颊、舌沟磨出深0.5~1.0mm的沟,然后依此沟为参照,按牙合面解剖形态均匀磨切,并保持牙合面正常外形。为防止制备过多或不足,可用软蜡片或用咬合纸检查。注意在牙合面制备后应保留原有的牙合面正常形态,正中牙合、前伸牙合及侧牙合时均应有足够间隙。轴面与牙合面交界处应磨圆钝。

2)邻面邻面制备目的是与邻牙分离,消除患牙邻面的倒凹,制备出全冠修复材料所要求的邻面间隙。

制备时先用柱形金刚砂钻将轴面角处制备出足够的间隙,以保证全冠颊舌外展隙的外形。再从颊侧向舌侧沿患牙邻面与牙冠长轴方向磨切,直至消除邻面倒凹并制备出足够的间隙。磨切时应注意柱形钻的方向应与戴人道一致,牙合向聚合度以2°~5°为宜)。邻面制备应采用间断磨切手法,防止因水冷却不

足,磨切产热而损伤牙髓。在磨切磨牙远中邻面时,为避免对牙合牙影响涡轮机头及钻的位置与方向,可用较短的柱形钻进行制备,同时应控制好方向,防止牙合向聚合度过大或形成肩台。

邻面制备时,应特别注意不能损伤邻牙。在与邻牙分离时,宜选用较细的柱形钻,避免邻面接触点的直接磨切,保留部分邻面牙体组织,根据制备牙邻面的倒凹情况及全冠的就位方向,一次完成患牙的邻面制备。

3)颊舌面颊舌面制备的目的是消除轴面倒凹,使颊、舌面与就位道平行,将轴面最大周径线降到全冠的边缘处,并制备出金属全冠所需要的厚度。采用已知锥度的圆锥形金钢砂钻以控制制备体的聚合度,制备时分两段进行,即先从颊、舌面外形高点到龈缘处消除倒凹,使轴壁与就位道平行,并保证冠边缘处应有的间隙。然后再从外形高点处到牙合缘,J顷着这部分牙冠外形制备出修复体足够的间隙,保持牙冠的正常外形及牙冠颊、舌沟外形,并注意咬合运动所需要的间隙。颊、舌面制备时,应特别注意上颌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在正中牙合及侧牙合运动时,均应有足够的空隙。如颊、舌面制备不足,会使全冠外形比天然牙大。颊、舌面轴壁应尽可能平行,或牙合向聚合2°~5°。有时因牙冠解剖形态的限制(如下颌磨牙),造成较大的牙合向聚合度时,应尽量使颊、舌轴壁的颈1/3相互平行,或采用辅助固位形(轴沟、箱型等)以增强固位。

4)颈部肩台如为龈下边缘,为了避免损伤牙龈组织,使视野更清楚,在肩台制备前用排龈线或以无蜡牙线浸泡血管收缩剂压人龈沟内1~2min,待游离龈缘退缩、牙齿颈缘完全暴露后,再根据全冠边缘形态设计选用合适的钻沿牙颈部均匀磨切,边缘的形态取决于制备轴面时所用钻末端的形态。

由于凹面型边缘制备相对容易、具有适当的厚度,修复体边缘强度高,因此常被用于金属全冠修复体。制备时,可选用末端为圆形或圆锥形的

金刚砂钻进行制备。凹面边缘的深度是由所采用合金强度需要决定,肩宽通常建议为0.5mm.边缘应连续一致、平滑而无粗糙面和锐边。

5)辅助固位形在磨牙牙合龈径小,或牙冠呈圆锥形,难以获得足够的固位时,应采用辅助固位形以增强固位。

沟固位形是凹人牙体表面的半圆形固位形式,具有较强的抗水平移位及抗牙合向脱位的作用。对沟固位形的制备要求如下:

①位置:如因磨牙牙合龈径小,固位力差,应在邻面制备邻轴沟,其抵抗颊舌向脱位的能力较颊、舌沟强;如因颊、舌面牙合向聚合度大影响全冠的固位,可在颊、舌轴面颈部制备轴沟,以减小颊、舌面的牙合向聚合度,增强固位。

②深度:固位沟一般深度为1mm用细金刚砂钻刚刚磨切陷入牙体表面为宜,并且逐渐向颈部变浅,防止损伤牙髓。

③长度:沟长有利于固位,但受解剖条件的限制。牙冠短、修复体固位差者,可适当延长。

④方向:两条以上的沟制备应相互平行,而且应与修复体就位道一致。.

⑤外形:沟的外形为近似的半圆形,防止在沟缘形成锐缘而造成釉质折裂,沟缘也不能形成浅凹而影响固位。沟的止端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有肩台式无肩台式。前者固位力强,但易损伤牙髓,适用牙冠短者。后者不易损伤牙髓,固位力稍差,适用于牙冠较长者。

箱固位形的固位力大于沟的固位,但磨除牙体组织较多。如患牙的牙合面或邻牙合面已有龋坏或充填物,可制备箱状固位形,以增强全冠的固位。箱型制备的要求同嵌体洞形制备,其轴壁应尽量平行,且与全冠的就位道方向一致。

6)精修各个面制备之后,用粒度较小的金刚砂钻沿颊、舌面至近、远中轴壁与龈缘线相连,并将颊、舌面与邻面间的轴角,以及牙合面与轴面相交的线角磨圆钝。

BASS刷牙法

1.选择合适的牙刷。

2.洗刷唇舌面时,刷毛与牙面呈45°,刷毛指向牙龈方向,勿使刷毛弯曲,轻度加压,使刷毛进入龈沟和邻间区,部分刷毛压于龈缘上作前后向短距离(约2-3mm)来回颤动。

3.重新放置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

4.刷合面时,刷毛紧压合面,使毛端深入裂沟区作短距离前后颤动。

5.牙刷舌鄂侧前牙面位置将牙刷竖放在前牙,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进入龈沟。

注意事项:

1.虽然刷毛呈45°,但通常病人较容易和较安全的是先与牙长轴平行,然后稍作旋转,与龈缘成45°角。

2不要用力过大损伤牙龈。

3.注意重叠放置,将每个部位重复全面拂刷。

窝沟封闭术

1.用小毛刷或橡皮杯清刷牙面,冲洗净,隔湿,吹干牙面。

2.涂酸蚀剂,一般恒牙20-30s,乳牙60s.

3.3.酸蚀后用水枪或注射器加压冲洗牙面10-15s,吹干,隔湿。

4.涂封闭剂。

5.固化完成。用湿棉球擦去表面氧化层。

6.检查,固化完成后用探针进行完全的检查。

注意事项

1.涂酸蚀剂时,蘸上酸蚀剂置于牙面,不用力擦拭牙面,以免破坏酸蚀面的牙釉面,降低粘接力。

2.涂封闭剂时,避免存留气泡,影响固化后质量。

3.操作过程严格隔湿。

牙拔除术的麻醉及步骤

一、拔牙术前准备工作

1.接待病人主动热情、态度和蔼。

2.收看病历后切实做好有关核对事项、病史询问及局部检查工作。这些包括核对姓名、年龄、牙位及诊断;追问有无全身禁忌证。

3.向病人简单解释局麻和手术的一般过程及反应,可能出现的问题,争取病人主动配合。

4.调节好椅位、头位及灯光。拔上颌牙时,上颌合平面与地面呈45°,上颌高于术者肘关节以上,为肩部平齐为佳;拔下颌牙时,令病人张大口,下颌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下颌低于术者肘关节以下或与其平齐。

5.请病人含漱口腔消毒液。

6.铺无菌小方巾。

7.根据所拔牙位及牙体状况,准备好局麻药物及拔牙器械,并将器械盘放置在托盘上。

8.戴上口罩,洗刷泡手后,戴上无菌手套。

二、牙拔除术操作步骤和方法

1.嘱病人张口,调节好灯光,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

2.用1%碘酊消毒注射部位粘膜。

3.按合理的局麻方法注射麻药,注射前请再次核对麻药,检查麻药是否发黄,有无杂质等。要求进针后回抽无血再推注且边注射边观察病人面色、推注药液速度不宜过快。

4.注射完毕,等待麻醉显效,并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晕厥等副反应。

5.一旦麻药显效(3-5分钟),即可用1%碘酊消毒所拔牙齿的龈缘。

6.核对牙位后用牙龈分离器分离牙龈:用牙龈分离器从龈沟插入,将附着于牙颈周围的龈组织分离,以免拔牙时造成牙龈撕裂。

7.放置牙钳或先用牙挺时,要求(1)置入牙钳之前再次核对牙位,将牙钳喙准确放置于患牙的唇舌侧或颊舌侧,使钳喙与牙齿长轴方向缓慢摇动,随着牙齿松动度增大,用力向外牵引拔出。单根牙牙根呈锥形者,可以稍加旋转力量拔出。单根牙牙根呈扁平状者(如)和多根牙,应避免旋转力,并宜顺着牙根弯曲的方向拔出,否则易折断牙根。(2)用牙挺:用挺插入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牙挺的凹槽对着牙根面,左手保护邻近牙齿,右手持牙挺,以牙槽骨为支点,利用杠杆作用和转动力量,从近中或远中部位逐渐挺松牙齿(3)拔除脱位时切忌暴力。

8.断根拔除术:首先要了解每个牙的牙根数目和分布情况。拔除断根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如断根边缘露于牙槽骨之间,将牙根挺出。断根位于牙槽窝内或部位很深者,则用骨凿凿除一部分根周骨壁,形成缝隙,然后插入根挺或根尖挺,将断根挺出多根牙折断牙根尚聚在一起者,可用骨凿将联结处劈,分成几个单根,然后分别取出,上述方法仍难拔出的断根,可切开并翻起颊侧粘骨膜瓣,凿除部分颊侧骨质,暴露牙根,然后取出断根,缝合粘骨膜瓣及牙龈。

9.牙拔除后常规检查所拔牙齿是否完整,有无断根。用刮匙刮净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和异物,搔刮创面使渗血充盈牙槽窝。

10.然后用手指按压颊(唇)舌侧牙齿龈使其复位。较大的拔牙创,尚须缝合牙龈。

11.用小块纱布或棉卷放置在拔牙创上,令病人轻轻咬紧。

12.揩干净病人口周血迹。

13.嘱咐病人拔牙后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处方给予抗菌、消炎、消肿等药物。

14.写好病历并签字。

三、各类普通牙拔除术

(一)上颌前牙拔除法

1.选取拔除上颌前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上颌高于肘关节以上,嘱病人大张口,上颌平面与地面为45°,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

3.完成上前牙唇侧粘膜浸润麻醉及腭侧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4.基于上颌前牙单根、较直、??圃沧缎渭按讲喙前褰媳〉冉馄侍氐悖?僮饕?闶洽俨捎蒙向⑶把腊窝狼?虎谧笫帜础⑹持阜胖迷谘拦?拇诫癫嘞月妒跚?虎巯却讲嗪箅癫嘁《??笥铱膳ぷ??葜岱较蚯R?盐唬虎芮R?盐欢?餍胗兴?刂疲?苊饣?眩?思跋虑把馈?

(二)上颌前磨牙拔除法

1.准备好拔除上颌前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上颌高于肘关节以上,嘱病人张大口,上颌平面与地面45°,头略偏健侧,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或右侧前方。

3.完成上颌前磨牙颊侧粘膜浸润麻醉及腭侧鼻腭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

4.基于多为扁平单根,颊侧骨壁较薄及与上颌窦底壁邻近等解剖特点,操作要点是:①采用上颌前磨牙钳;②颊、腭侧向先后摆动,逐渐加大颊侧的摆动力;并向颊侧??松后再上牙钳拔除。

(三)上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法

1.准备好拔除右上或左上第一、二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上颌高于肘关节以上,嘱病人半张口位,上颌平面与地面为45°,头略偏健侧,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

3.完成上颌节结即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及腭侧腭大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第一磨牙需加用近中颊根局部粘膜浸润麻醉

4.基于多为三根,与上颌窦底、壁邻近、根分叉较大、颊侧牙槽骨板较厚解剖特点,操作要点是:①常规先挺松,再上牙钳,颊、腭下侧方向反复摇动,促使牙槽窝扩大后,自颊侧方向牵引脱位;②因牙钳有左、右之分,须正确选用,即将颊侧喙尖放置在上颌磨牙颊侧二根分叉处;③脱位运动时,力量有所控制,切勿扭转。

(四)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法

1.准备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上颌高于肘关节以上,嘱病人半张口位,头后仰,上颌平面与地?嫖?45°,头偏健侧,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

3.完成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及腭侧腭大神经阻滞麻醉。

4.基于牙冠较小,牙根数目、形态变异及周围骨质较疏松等解剖特点,操作要点是:①采用专用第三磨牙牙钳或反“S”形钳;②单用牙挺有时即可脱位取出;③尽量避免断根。

(五)下颌切牙拔除法

1.准备好拔除下颌切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上颌低于或于肘关节,嘱病人半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为平行,术者立于病人右后方或右前方。

3.完成下颌切牙唇、舌侧局部粘膜局部浸润麻醉。

4.基于下颌切牙单根、冠、根扁平及唇侧骨壁等解剖特点,操作要点:①选用近90°角窄喙下切牙钳或用英式鹰嘴钳;②唇、舌向摇动,唇侧牵引脱位,勿扭转;③控制用力,勿伤击对牙合牙。

(六)下颌尖牙拔除法

1.准备好拔除下颌尖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上颌高于肘关节以上,嘱病人半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头偏健侧,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

3.完成一侧下牙槽神经及舌神经阻滞麻醉。

4.基于下颌尖牙单根粗长、横断面呈三角形及唇侧骨壁薄等解剖特点,操作要点是:①选用钳喙稍宽90°角牙钳;②唇、舌向摇动,唇侧牵引脱位,可稍加扭转。

(七)下颌双尖牙拔除法

1.准备好拔除下颌前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下颌低于或平于肘关节,嘱病人半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头偏健侧,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

3.完成一侧下牙槽神经及舌神经阻滞麻醉。

4.基于下颌前磨牙单根细长、牙槽骨壁较厚及弹性较小等解剖特点,操作要点是:①选用下颌双尖牙钳;②常规先挺松再拔除;③颊、舌向摇动并自颊侧远中向脱位。

(八)下颌第一、二磨牙拔除法

1.准备好拔除下颌第一、二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下颌低于或平于肘关节,嘱病人大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头偏向健侧,术者立于病人右侧方。

3.完成一侧下牙槽神经及颊长、舌神经阻滞麻醉。

4.基于下颌第一、二磨牙多为扁平的近、远中向二根,牙槽骨板均坚实、弹性小等解剖特点,操作要点是:①选用下颌第一、二磨牙专用钳;②将钳喙两喙尖端插入两根分叉处;③常规先摇松再拔除。④牙冠无法夹持或碎裂后可选用牛角钳。

(九)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法

1.准备好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所需器械一套。

2.调节病人椅位,置下颌低于或平于肘关节,嘱病人大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头偏向健侧,术者立于病人右侧前方或右侧后方。

3.完成一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4.基于下颌第三磨牙变异大,牙根形态不一,颊侧骨板厚及与下颌骨邻近等解剖特点,操作要点是:①选用下颌第三磨牙专用拔牙钳或“万用钳”;②选挺松后拔除;③控制拔除力量,避免损伤对牙合牙。

(十)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法

1.采用一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长神经阻滞麻醉法。

2.麻醉显效后,用1%碘酊再次消毒阻生齿龈缘。

3.根据阻生类型,设计合理切口。

4.用11号手术刀切开并用骨膜剥离器掀起软组织瓣,显露手术野。

5.通过骨凿和或高速涡轮钻的应用,去除冠足够骨质。

6.根据阻生类型,选择劈开或分割方法。

7.依次挺松、拔除分裂后的远中及近中牙片。

8.拔除后应仔细检查牙根是否完整,避免残留牙根或牙片于牙槽窝内。

9.缩小拔牙创。

10.缝合切开的龈瓣并局部垫无菌纱布或棉卷压迫止血。

11.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对创伤较大,时间较久的拔牙术创,应在术后立即给予冷敷,并给予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药物。

扫描下方







































白癜风前期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nwah.com/yzyy/1432.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