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人速看,春节临近这两样东西可不能一起
小声说:临近春节,各种聚会和饭局也多了起来,饭桌上免不了喝上两杯。但是小声要郑重的告诫大家:如果是吃着药喝酒,这真的可能会要命。1服用某些抗生素后喝酒会中毒

1月20日晚,一位外科医学博士

针线李叨叨发了条消息:

该消息得到网友们大量转发和评论,甚至不少网友表示有过这样的经历。

此前,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曾经做过一期节目《服用头孢类抗生素饮酒后有发生猝死危险?》。

节目中,中国人民医院王虎军证实:

吃完头孢类的药物,特别是注射完头孢类的药物再饮酒,最严重的后果是死亡,在医学上叫做“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服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主要的症状是面部发红,皮肤发红、头痛、恶心、呕吐,更严重的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心衰、急性心梗、休克等危及生命。

类似的新闻例子不少↓↓↓年7月,重庆吴先生因为感冒吃了2片头孢。第二天吃饭时,他才喝了一杯啤酒,他的面部就开始出现潮红,还伴有头晕、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送医后得知是因为服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出现了“双硫仑样反应”。经过治疗后转危为安。2

年5月18日,武汉汪先生因为牙疼得要命,就吃了4颗甲硝唑。当天晚上接着赶酒局,3杯白酒下肚,突然胸闷气短趴倒在酒桌上。紧急送医后才知是服下的甲硝唑和酒精产生了中毒反应,经过2小时的紧急治疗才缓了过来。

3

年2月5日,武汉市32岁的李先生因吃头孢并饮酒后,忽然感到心慌、呼吸困难,经过抢救,李先生终于转危为安。

2

服药后的一周都不要饮酒

酒精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乙醇在人体里会先分解成乙醛,然后,在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把有毒的乙醛转变为无害的乙酸等代谢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就是“乙醛脱氢酶”。但是,在我们服用的某些抗生素中,含有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当乙醇转化成有毒的乙醛后,却没有足够的“乙醛脱氢酶”来解毒,所以人体自然就会中毒了。

“抗生素”对“乙醛脱氢酶”的抑制作用一般能持续四到五天甚至一周。所以,大家服用某些抗生素后的一周最好都不要饮酒。

3哪些抗生素+酒=中毒?

据了解,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生素主要是头孢类药物,另外硝咪唑类药物和一些其他抗菌药也会引起该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中有: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头孢克洛等;

咪唑衍生物主要有: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双胍等。

4

如何喝酒才不伤身?

不喝不行,喝多了身体又受不了,那怎样才能把酒精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1空腹或吃太饱都莫喝酒

如连喝几杯或空腹饮酒,一瞬间体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升得很高,对肠胃、身体刺激很大;而吃得过饱,则会加重胃的负担。最好是一边饮酒,一边进食,酒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酒精受胃酸的干扰后,吸收会减缓,就不易醉酒。

2多吃温热食物忌吃生冷

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胃部,造成胃痉挛,而酒精同样对胃有刺激。最好多吃点温热食物。

3喝酒时最好多喝点热水

多喝温热的白开水。有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液排出体外。减少肝脏负担。

4胃病肝病患者酒前应吃药

胃病、肝病患者实际上应做到滴酒不沾,实在是无法逃脱时,可在酒前服用相应的保肝药、胃药。

来源丨华西都市报、重庆商保、新浪微博、央视财经等综合整理

编辑丨邵涵

整理丨编辑部

商务合作请加小编







































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nwah.com/ystl/7440.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