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的预防保健知识

儿童换牙有哪些规律?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一般情况下,婴儿到6个月左右就开始长乳牙了,2岁半左右全部长出,上下颌左右侧各5颗,共20颗。换牙,是每个孩子必定经历的一个过程。作为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以便孩子顺利地度过换牙期,长出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

幼儿时期的乳牙到一定的时候要被恒牙替换,才能适应生理的需要。在换牙的关键时刻,家长们应时刻注意你们孩子牙齿的替换是否正常,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去口腔科咨询或就诊,以免影响到将来恒牙的排列甚至面部的美观。那么,换牙有哪些基本的规律呢?

首先,牙齿的替换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最早长出的恒牙往往是六周岁左右在乳牙列的后面萌出的第一磨牙,俗称六龄牙,它不替换任何乳牙。紧接着是门牙替换,时间大约是6~9岁。换完门牙稍后就是尖牙后面的第一双尖牙替换较小的第一乳磨牙,时间大约是10岁。11岁左右乳尖牙被恒牙的尖牙替换。最后,12岁左右,六龄牙的前后两颗牙齿――第二双尖牙和第二磨牙陆续长出,其中第二双尖牙是替换较大的第二乳磨牙,第二磨牙在六龄牙的后面长出,不替换任何乳牙。至此恒牙列基本完成萌出。至于最后的磨牙,俗称智齿,要到20岁左右才长出来。

以上所提的出牙时间在各人受各种条件影响会有一些差别,一般前后不超过2岁。不论时间如何,出牙的先后顺序基本不变。

其次,左右两侧同名牙一般是同时对称长出来的,其先后一般不超过半岁。当然,如果有一侧乳牙过早脱落,替换它的恒牙可能会提前长出来。下颌牙的替换和长出时间一般都要早于上颌的相对应位置的同名牙齿。由于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同,一般女孩子的出牙时间要略早于男孩子。

牙齿的出牙时间受很多因素影响。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出牙时间较过去有所提前,另外,遗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出牙的时间。值得引起儿童家长们注意的是,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还依赖于乳牙的保护和咀嚼功能的锻炼。过早地缺失乳牙对恒牙的生长发育和萌出非常不利。食物太过精细,使得牙齿及口腔颌面部得不到合适的功能锻炼,也将导致牙齿萌出的异常甚至面部发育的不完善。

总之,儿童在6~12岁的替牙时期内会有很多变化,提醒家长朋友们要随时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去就诊。

乳牙从6岁左右起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前后全部为恒牙所代替。由于恒牙牙胚在颌骨内的生长、发育及向牙齿咬合面方向的移功,使乳牙根部组织被吸收,乳牙逐渐松动,最后造成脱落。脱落的乳牙是没有根的,脱落面呈蚕食状。孩子乳牙脱落时应注意观察,以便和乳牙牙根折断区别。乳牙过早脱落会影响恒牙和颌骨的发育!

为什么要保护好“六龄牙”,如何保护好六龄牙

“六龄牙”是儿童在六岁左右在乳磨牙的后方,上下颌左右各长出来的一颗恒牙,医学上称为“第一恒磨牙”,由于是在儿童六岁时萌出的,所以也叫“六龄牙”。

“六龄牙”的萌出标志着儿童换牙的开始,它的萌出在颌面部起着定位和定高的支架作用,由于“六龄牙”的萌出和健康生长,才能建立正常的咬牙合关系,其它牙齿才能换得整齐、美观,对维持面部的形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这样重要的牙齿的患龋率却很高。其患龋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1.“六龄牙”在恒牙列中萌出最早,在口腔中受到致龋环境的影响最早,患龋的机会也最多。

2.“六龄牙”的咬牙合面有许多小窝和沟裂,口腔的牙菌斑和食物碎屑容易隐藏在这些小窝和沟裂,而且不大容易通过刷牙的方法来清除。

3.“六龄牙”邻接面也是细菌和食物碎屑堆积而不容易刷干净的部位。

4.由于刚萌出的牙齿发育尚未完全,表层钙化不足,耐酸性差,因此发生在“六龄牙”的早期龋坏很容易由表层向深部发展。

5.由于“六龄牙”是从乳磨牙的最后方萌出,萌出时并没有相应的乳牙脱落。许多家长误认为“六龄牙”是乳牙而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结果造成严重龋坏,甚至终生缺失,影响咀嚼功能。

“六龄牙”萌出后就要从多方面进行保护:

1.刷牙:要养成儿童坚持早晚有效的刷牙、饭后漱口,正确使用保健牙刷和使用含氟牙膏,有效的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屑的堆积。

2.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糖及精细的粘性食物,适当吃些含纤维素的利于牙齿清洁作用的蔬菜、瓜果等食物以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3.窝沟封闭:在“六龄牙”萌出半年以后约7岁左右、医院做窝沟封闭,人为的封闭“六龄牙”牙合面的小窝和沟裂使牙菌斑和食物残屑在牙合面没有隐藏的部位,达到防龋目的。

4.使用“氟”:氟可以增强牙齿硬组织的结构,使牙齿不容易受酸性物质的侵袭,同时氟还可以抑制致龋菌的生长和繁殖。目前使用最多最方便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其它氟制剂如:“氟保护剂”等。

5.医院做口腔健康检查,一般每半年一次,力求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每一位家长必须要保护好儿童的“六龄牙”,因为它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终生不替换的一颗牙齿。

为什么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家长朋友一定会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条件也好了,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儿童患龋齿呢?这要从龋齿的病因说起。龋齿就是人们常说的“蛀牙”、“虫牙”,龋齿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种族、年龄和性别。它是一种牙齿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龋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细菌(菌斑)、食物(糖或碳水化合物)和牙齿本身的结构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精制的食物或(和)蔗糖进入口腔后,残留的食物残渣经细菌的作用产生酸,产生的酸性物质作用于牙齿,即可使牙齿硬组织被酸腐蚀,长期作用造成牙齿硬组织的崩解和缺损,形成龋齿。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大多数的家庭孩子想吃什么,家长就给什么,食物都很精细,如各种奶糖、巧克力、蛋糕、饼干等等,甚至有的孩子在睡前也要吃一些糕点,喝一瓶牛奶,吃了以后也不愿意刷牙、漱口就上床睡觉,有的是睡在床上吃,这样的结果使得孩子在晚上睡觉时口腔内残留有很多食物残渣,在口腔内适宜的温度下,正好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大量细菌又可使这些食物残渣发酵产生大量的酸,长期作用使牙齿硬组织被酸蚀发生龋齿。另外由于儿童的乳牙本身的钙化程度就不高,结构没有恒牙致密,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也更易受到破坏。

如何去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呢?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尤其是睡前一定要认真刷牙,饭后漱口,同时家长要多给孩子吃一些较粗糙的杂量和含纤维或成份较多的瓜果和蔬菜类食物,这些食物除能给人体提供适量的营养成份,对孩子生长有利外,本身还可以对牙齿表面起到清洁作用。

另外可以定期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用适量氟提高牙齿的防龋能力。

儿童的乳牙有龋需要补吗?

龋齿是一多因素的疾病,其中有四项是龋齿的主要因素,缺一不成龋(洞)1、宿主因素:指的是牙齿上的沟、窝点。尤其是儿童牙齿上的沟窝点特深,应凃“氟漆”来保护牙齿。2、是食物因素:有了以上的宿主因素,食物自然有了存身点。以及口腔保洁不够,没有饭后刷牙、漱口的习惯。3、有了以上两点的存在,细菌就有了繁殖地。以上三点缺一不成龋。4、时间因素。常言到“功到自然成”有了以上因素龋病自然行成。建议使用含氟牙膏,氟对牙齿的发育、龋齿的预防起着重作用。

有很多父母虽然已经看到自己孩子的牙齿出现了很多龋洞,却医院医治,他们的理由是:反正乳牙是要更换的,坏了无所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乳牙患龋,如果忽略了早期医治,很快就会使小洞变大洞,浅洞变深洞,继而并发牙髓炎,使孩子痛得不能吃东西,晚上不能睡觉。这时孩子的父母才着急起来,医院治疗,但往往已为时过晚,牙齿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明知孩子距离换牙时期还很长,医生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把病牙拔去。

孩子在换牙以前,口腔中的二十个乳牙承担着咀嚼食物的功能。如果乳牙坏了并发生疼痛,孩子就不肯好好地咀嚼食物,引起消化不良,营养不足,甚至可引起其他的全身疾病。另外,乳牙的健全还关系到面部形态的正常发育。小孩子在发育阶段,咀嚼功能能促使牙槽骨的发育,牙齿坏了,孩子就不能咀嚼较粗硬的东西,牙槽骨的发育也受到影响。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在换牙时能生长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但是家长如果忽视了早期填补乳牙龋洞的重要性,就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因此,每隔半年,应医院检查口腔一次,如果发现有龋洞,应应及早治疗。

乳牙从6~10月萌出,一般从6岁开始换门牙、到12岁左右替换完毕。可见一副乳牙至少要使用6~10年。如果乳牙龋坏,会影响咀嚼功能和营养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乳牙龋坏严重,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及排列。所以,一旦乳牙龋坏,应及时治疗。

预防儿童的乳牙龋齿

众所周知,乳牙是儿童的重要咀嚼器官,能有一副健全的乳牙是儿童健康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逐渐精细及食糖量的增加,乳牙龋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乳牙的龋病因其发生早,发展快,范围广,易忽略而成为临床预防的一大重要难题。特别是有些家长忽视了儿童的刷牙及早期龋病的治疗,所以造成了很多的龋齿并发症,比如很深的龋病会侵犯牙髓神经造成剧烈痛疼,炎症再往牙根发展会形成牙槽脓肿,这时不但痛且会面部肿胀、牙齿松动甚至会引起患牙过早脱落从而使将来恒牙发育异常,排列不齐,如果多数乳牙都已龋坏,势必会影响儿童咀嚼食物以及营养的消化吸收,并且长期偏侧咀嚼的患儿还会使面部发育不对称。可见那种认为“乳牙迟早要替换,龋坏没关系”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那么乳牙龋病预防有哪些方法呢?首先,幼儿从三岁起便要开始学刷牙,家长不但要教会其正确方法还要加以督促;其次,刷牙以早晚两次,每次三分钟为宜;再者,家长最好能定期(一般半年一次)医院做一些口腔保健措施如牙面涂氟、窝沟封闭等。

如发现有龋病,便可早期治疗,防止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预防乳牙龋齿,使幼儿们健康成长。

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就是用一种高分子材料涂布在新生恒磨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将窝沟封闭起来,使细菌不能进入,可长期有效地预防窝沟龋。此法无痛苦,儿童牙齿的保护膜--窝沟封闭术:第一阶段:6-7岁,主要做上下颌四个第一恒磨牙。第二阶段:9-10岁,主要做上下颌八个前磨牙。第三阶段:11-12岁,主要做上下颌四个第二恒磨牙。

实际上,如果有条件,乳磨牙在萌出后,也可以做窝沟封闭。

什么是窝沟,窝沟龋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窝沟实际上是牙齿在发育是遗留的生理缺陷,磨牙的窝沟比双尖牙还要多且深,在恒牙更为明显。窝沟的深度和形状各不相同,一个典型的磨牙窝沟深度可达1.5毫米,沟口直径仅0.5毫米,还有些多孔结构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能看到。这样深的窝沟内很容易藏匿食物残渣和细菌,而即使是最细的牙刷毛直径也有0.2毫米左右,因此很难通过漱口刷牙使窝沟清洁。深处的窝沟由于得不到清理,为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细菌代谢产酸,侵蚀窝沟底及壁部,久之造成釉质脱矿,形成窝沟龋。由于窝沟底部牙釉质厚度较光滑面薄,窝沟龋容易迅速波及牙本质甚至牙髓腔,因此窝沟龋具有易患龋且发展迅速的特点。

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呢?

---目前龋病的预防主要是使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对于减少牙齿光滑面龋效果显著,但对占儿童龋病90%以上的窝沟龋效果却不理想。这就意味着,单纯依靠氟化物防龋是无法收到最佳效果的,而采用窝沟封闭可进一步防止窝沟龋的发生,是龋病预防措施的重要进展。

---窝沟封闭是指不去除咬合面牙体组织,在其上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从而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窝沟封闭剂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阻止细菌及食物残渣进入窝沟,同时使窝沟内原有细菌因断绝营养而逐渐死亡,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还可使早期龋损停止发展。

什么人需要作窝沟封闭?什么时候适合作窝沟封闭?

一般来说,深窝沟,特别是可以卡住探针的(包括可疑龋);患者其它牙齿,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的人应当行窝沟封闭;儿童牙齿萌出后达到咬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在萌出4年之内。封闭的最佳时间是: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窝沟封闭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清洁牙齿、酸蚀、冲洗干燥、涂布封闭剂和固化几个步骤即可完成。材料固化后与沟壁紧密粘合,并具有一定的抗咀嚼压力,对进食无碍,并且,材料固化后无毒,对人体无害。但需要强调的是窝沟封闭需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需要必要的仪器设备。窝沟封闭成功的标志是封闭剂能够完整存在,可疑磨损但不能脱落,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材料脱落需重新封闭。

总之,窝沟封闭和氟化物联合使用,可使牙齿的咀嚼面和光滑面均受益,因此可最大限度地预防龋病。

人人都希望有一副健康美观的牙齿,对于牙病,应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牙病就得从小做起,儿童到2~3岁,就可在家长或老师指导下开始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到6~7岁,乳牙开始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此时:1.要观察好乳牙与恒牙的正常交替。第一恒磨牙在六岁左右长出,终身不换,很多家长误以为是乳牙而不加重视,千万要注意。发现龋病,要早期治疗。2.要注意牙齿的咬合关系与排列是否正常,因为这会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与美观。牙列不齐需在14~15岁以前矫正,如超过此年龄,就较难达到预期疗效。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即上下旋转刷牙、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轻轻地不必用力过猛;牙齿的各个面均要刷。每次刷3分钟。3.选用头小毛软的保健牙刷,牙刷使用后应将牙刷头向上放置任其吹干,以备下次使用。因牙刷易有细菌生长,一般牙刷使用1~3月后应调换新的牙刷。4.临睡前不吃糖果饼干,别忘了刷牙。5.教育孩子不偏食,不单侧咀嚼,不咬手指与铅笔,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增强咀嚼功能,有利于牙颔系统的正常发育,减少牙病。6.定期作口腔检查,最好3~6月检查一次。龋病俗称蛀牙,是一种极普遍且发病率很高的疾病。龋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在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病因较复杂,与细菌、食物中的糖类以及机体对龋病的抵抗力有关。它好发于不容易保持清洁的牙面上,如牙齿的点隙、裂沟与邻接面等。

儿童牙齿不齐增多的原因及预防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







































刘云涛
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tnwah.com/ystl/1006.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