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近日,医院口腔科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成功为患者杨先生实施龈颌颈联合根治术+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术+气管切开术,为其切除了巨大牙龈恶性肿瘤同时恢复基本面型。此手术的成功开展,医院口腔科在巨型恶性肿瘤切除及口腔修复重建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ILLNESS
患者杨先生,是湖北县级市一位公务员。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在当地参加防疫工作,两月前突然感到左侧下颌牙龈肿痛,误以为口腔“上火”,因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医院检查。期间肿痛逐渐加重,下牙松动明显,严重影响咀嚼,医院就诊,后转至我院进一步治疗。经检查,确诊为左侧下颌牙龈癌,病变累积多个部位,肿瘤范围约7cm×5cm×3cm,如不尽快手术,将会有生命危险。
患者恶性肿瘤侵犯范围广,手术风险高,修复难度大,扩大切除牙龈肿瘤的同时还需要截除半侧下颌骨,而下颌骨构成面下1/3骨性支架,截除后的缺损必然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与相关功能。如何设计切口,手术范围多大?如何快速精确地截除下颌骨?如何精确恢复患者面型及保持残存咬合关系的稳定?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如何配合?一道道难题摆在了口腔科医护团队面前。
DOCTORS
围绕可能出现的不同风险,口腔科董青山主任、郭家平主任医师、邓莹护士长带领科室医护团队与麻醉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进行了详细的交流讨论,决定采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辅助截骨,预先弯制好钛板为杨先生“量体裁衣”,设计“新脸”重建下颌骨,同时切取部分大腿皮肤修复软组织缺损。
OPERATION
因疫情影响,医院A型血告急,无法满足手术需要,管床医生翁雁鸣主治医师二话不说主动献出ml血,手术得以按计划进行。
在麻醉科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董青山主任带领翁雁鸣、刘雨、侯君、马超等医生“兵分两路”,一路小心翼翼扩大切除巨型牙龈恶性肿瘤和部分下颌骨,并进行颈功能性淋巴结清扫;另一路则根据缺损范围在患者左大腿前外侧切取皮肤,之后与缺损空腔进行无缝对接。修复过程十分复杂,除了外观缝合,医生还需要完成动静脉血管吻合,每根血管都要缝上8-10针。经过十余个小时连续战斗,手术顺利结束,术中颌骨切除及修复高效精准。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皮瓣血液循环良好,正在进一步的康复中。
医院的一流科室
本例是近年来口腔科收治的牙龈癌中体积最大、侵犯范围最广、病情最复杂的一例。据了解,医院口腔科是疫情结束后湖北省同类专业中第一个开展皮瓣手术的科室,业界影响很大,受到一致好评。从医院打响“第二战役”以来,短短两个月内口腔科已完成手术55台,其中特大手术11台,大手术28台,皮瓣手术9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与董青山主任在口腔科倡导的工作理念密不可分:学科融合是提振学科建设的大好机会,要借助融合东风趁势而为,把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而做创新之事就难免要“白加黑”、“5+2”地全情投入,以医院的一流科室为目标,护佑两江四岸江城百姓生命健康。
“咬定青山不放松”!蓝图绘就,逐梦笃行。
编审:周全
责编:翁雁鸣
制作:唐川川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
大爱忠诚
大医精诚
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