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艳菲,曹阳,李宁,周建华,青岛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良性肿瘤之一,特发于颌骨,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60%以上。根据临床病理表现的不同,WHO将成釉细胞瘤分为实性或多囊性、骨外型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单囊型4个亚型。其中骨外型或外周型成釉细胞瘤是指发生在颌骨外的成釉细胞瘤,约占所有成釉细胞瘤的1%。
国外也有文献报道称外周型成釉细胞瘤占所有成釉细胞瘤的2%~10%。该型成釉细胞瘤多发生于成人,平均发病年龄50岁,男性多于女性,下颌多于上颌。好发于牙龈,其中在下颌前磨牙区约占32.6%。其次好发于颊黏膜、口底、上颌结节。影像学检查受累牙槽骨显著吸收很少见,但也有因瘤体压迫致牙槽骨吸收的相关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下颌前牙区牙龈的外周型成釉细胞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认识,减少误诊率。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下颌前牙区一肿物,伴牙痛史,口服消炎药后牙痛症状缓解,自觉肿物逐渐增大,为明确肿物性质,于-12-11来我院就诊。
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其他系统疾患。家族中无同类患者。临床检查:面型对称,张口度、开口型正常。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颊侧牙龈区见一膨隆肿物,大小0.6cm×0.6cm×0.6cm,颜色同正常牙龈无异,表面凹凸不平,质地韧,边界清楚,无活动度,无压痛,无蒂。左下颌侧切牙无叩痛、无松动,牙髓电活力测试正常。左下颌尖牙冷诊敏感,探诊酸痛,无叩痛,Ⅰ度松动。颌下及颈部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X线片示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间牙槽骨吸收至根中1/3,自根中1/3至根尖1/3处骨密度有所降低,左下颌侧切牙及尖牙根尖均未见低密度影(图1)。
下颌骨CT片示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间颊侧骨质呈浅碟状吸收(图2)。初步诊断为左下颌牙龈瘤。
图1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
图2CT片示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间颊侧骨板吸收
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局麻下行“牙龈肿物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牙龈病变及临界组织,可见左下颌尖牙根中1/3以上完全暴露(图3~4)。
术中冰冻病理示(左下牙龈)成釉细胞瘤。术者扩大切除范围(大于周围正常组织5mm),创口表面置生物膜,碘仿纱条加压缝合。病愈出院。
图3术中完整切除牙龈病变及临界组织,可见左下颌尖牙根中1/3以上完全暴露
图4术中切除的肿物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最初诊断为牙龈瘤。术后病理示肿瘤上皮形成孤立的团块或上皮岛;团块周边为一层立方状或高柱状细胞,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远离基底膜,类似于成釉器的成釉细胞或前成釉细胞;团块中心由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彼此连接疏松,呈网状,似成釉器的星网状层(图5)。根据其组织病理特征,最终诊断为外周型成釉细胞瘤。
随访与结局:术后6个月后复查,患者恢复良好,左下颌尖牙近中颊侧牙颈部牙龈组织呈倒三角形缺损,牙龈无红肿(图6),探诊未出血,冷诊敏感,探诊有酸痛感,无叩痛,无松动,牙髓活力测试同对照牙。复查X线片示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槽骨密度有所增高,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根尖均未见低密度影(图7)。
图5术后病理示肿瘤上皮团块中心细胞彼此连接疏松,呈网状,似成釉器的星网状层(HE染色,×)
图6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恢复良好,左下颌尖牙近中颊侧牙颈部牙龈组织呈倒三角形缺损,牙龈无红肿
图7复查X线片示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槽骨密度有所增高,
左下颌侧切牙与尖牙根尖均未见低密度影
2.讨论
外周型成釉细胞瘤也称为骨外型成釉细胞瘤,国外也有报道将其称为软组织成釉细胞瘤、黏膜成釉细胞瘤、牙龈成釉细胞瘤,它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牙源性肿瘤。Kuri等在年第一次报道外周型成釉细胞瘤,年Stanley等对外周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做了详细报道。外周型成釉细胞瘤可能来源于牙源性剩余上皮、器官中的口腔上皮及口腔黏膜基底细胞。
临床特点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瘤。一般肿瘤的表面比较光滑,也有报道称不同区域因咀嚼可发生角化或溃疡。历年国内外报道的病例中描述的大小为0.5~4.5cm,类似于牙龈颜色,质软,平均发病年龄50岁,主要发生在下颌,单侧多发,也有双侧发生。影像学检查累及的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本文报道的病例,肿瘤表面凹凸不平,CT示颊侧骨皮质呈压迫性吸收,导致累及牙根暴露,出现牙髓症状。
由于外周型成釉细胞瘤是颌骨外软组织肿瘤,临床又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类似的软组织肿瘤又极为相似,常与以下疾病很难鉴别:(1)牙龈瘤;(2)牙龈、牙槽脓肿;(3)外围巨细胞肉芽肿;(4)化脓性肉芽肿;(5)外周骨化纤维瘤;(6)刺激性纤维瘤;(7)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病理学诊断是外周型成釉细胞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本文报道的病例最初诊断为牙龈瘤,术中病理示外周型成釉细胞瘤,术者术中扩大手术切除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肿瘤复发的可能。因此,术中行冰冻病理明确肿物性质极为重要,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还可避免患者承担不必要的二期手术风险。外周型成釉细胞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是手术切除的安全范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部分学者认为,将肿瘤及周围5mm以上的正常组织切除,并将受累牙拔除,可有效防止肿瘤复发。本文报道的病例术中送冰冻病理显示为外周型成釉细胞瘤,术者在术中扩大切除手术范围,但未拔除受累牙。因为术者考虑到受累牙的创口缺损类似于牙周患者的三壁骨袋,且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治疗三壁骨袋的效果最好。
受累牙创口缺损类型与Koo等建立的牙周炎动物模型相一致,陈玉华等和袁慧娟等研究均证实了GTR可有效治疗此类骨缺损。术后6个月后复查,左下颌尖牙近中颊侧牙颈部牙龈组织较术后明显恢复,牙髓活力测试正常,松动度明显减轻;复查X线示:左下颌侧切牙及尖牙之间牙槽骨密度有所增高,且左下颌侧切牙及尖牙根尖均未见低密度影。复查所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未有复发迹象。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外周型成釉细胞瘤所累及周围牙齿的病例,选择保守性治疗,可以保留累及牙齿,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外周型成釉细胞瘤的发生虽十分罕见,但有外周型成釉细胞瘤复发的相关报道。因此,对于外周型成釉细胞瘤应长期观察随访。
来源:刁艳菲,曹阳,李宁,周建华.下颌前牙区牙龈外周型成釉细胞瘤1例报告[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03):-.
--END--
备牙取模损伤牙龈你真的懂备牙吗?
为什么补个牙,要跑三四趟?不能一次性补完?
“地包天”的最佳治疗时间
各类嵌体制备的要求
二氧化锆的七大优点
世界标准“刷牙”姿势公布!好好刷牙降低癌症风险!
拔牙前,必须对牙医坦白的12类病史!
美立刻隐形矫正附件粘接流程
乳牙还没掉,新牙就长出来。拔?还是不拔?
设计单填写的重要性
智齿不疼到底拔不拔?我说次不如央视说1次!
拔完牙为什么不能吐口水?
从“小黑点”到拔牙,步步惊心……
5个最快治口腔溃疡的方法,即用即见效,方法非常简单
孩子乳牙掉了可别扔!储存下来可救命!
天然硅橡胶印模制取
阅读是一种姿态,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到朋友圈,朋友会很感激你!感恩转发,让爱传递!
德派医疗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分享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小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