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上肢痛是最常见的疼痛,可以因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创伤或者颈椎的其他病变、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神经系统病理性改变、肿瘤等诸多原因所致。有很多有肩周炎表现的其实都是颈椎病的软组织压迫或刺激或者筋膜的牵拉而产生的一系列颈肩部症状,临床上要和肩周炎区分开。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年老妇女较多见,青壮年男性较少见,发病较慢。有“冻结肩”“凝肩”之称。肩部疼痛,不能梳头,严重者肩关节的任何活动都受限制,穿衣困难。有的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肩关节周围有压痛,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压痛较明显。
一、病因肩周炎常常起因于创伤或是腱鞘炎、滑囊炎,有时很难确定其起因。
肩部外伤也是肩周炎的常见病因,如肩部或上肢急性创伤,肩部创伤包括肩部骨折,如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肩袖断裂、韧带断裂等均需要对肩关节进行较长时间的固定。上肢创伤,特别是肱骨骨折也需要对肩关节进行长时间的固定。肩关节长期的固定会造成肩关节囊粘连、挛缩而发生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在肱骨结节间沟内穿过,止于关节盂上缘,其短头止于喙突。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下面的平面。在冈上肌腱和肩峰之间有肩峰下滑囊。在关节囊与三角肌之间有三角肌下滑囊。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变窄成肌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共同组成腱袖。
二、症状(一)肩部疼痛①患者多为50岁左右,妇女多见;②肩部疼痛,一般时间较长,且为渐进性;初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气候变化、劳最后或者偶然受到撞击也使疼痛加重。昼轻夜重为本病的一大特点。
③多无外伤史(有外伤史者多为肩部肌肉陈旧性损伤);④肩部活动时,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肩部外展、后伸时最为明显。肩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甚至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特别是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三)怕冷患肩怕冷,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三、体征(一)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二)活动受限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三)肌肉痉挛与委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晩期可发生失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四、影像学检查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外伤的患者MRI检査可以发现肩袖、肩关节周围肌腱撕裂等损伤。五、治疗(一)锻炼和理疗是肩周炎的重要治疗方法。(二)药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局部疼痛。(三)局部注射局部痛点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帮助消除局部炎性反应。(四)肩关节松解对于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的患者,可以在静脉麻醉或者臂丛神经阻滞的情况下行肩关节松解。(五)手术对于肩关节肩袖、肌腱有损伤、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可以进行中医经络针刀微创手术来治疗,常用的治疗点七个部位:1,内上角;2,大小结节;3,喙突部位;3,冈下肌的天宗穴处;4,颈2部位;5,颈5、6、7处;6,三角肌滑囊关节囊;7,肩胛骨外侧缘。这就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用的经典“肩七刀”。
赞赏